聚砜行业分析报告:产能销量、市场份额及排名

来源:雪球App,作者: QYResearch市场洞察,(https://xueqiu.com/1486738508/302901806)

聚砜是分子主链中含有砜基(-SO2-)和亚芳基的热塑性树脂,英文名Polysulfone(简称PSF或PSU),有普通双酚A型PSF(即通常所说的聚砜)、聚芳砜和聚醚砜三种。聚砜树脂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27H22O4S)n,为略带琥珀色的线型聚合物。除强极性溶剂、浓硝酸和硫酸外,对一般酸、碱、盐、醇、脂肪烃等稳定。可溶于二氯甲烷、二氯乙烯和芳烃。

聚砜是一种高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是砜聚合物中的一种,为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在其高分子链节中含有醚键和砜键。是优势明显的耐高温塑料。聚砜是一种非结晶性特种工程塑料,同时也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指出重点发展的特种工程塑料之一,力争2025年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自给率提升到85%。整体而言,全球除去索尔维,巴斯夫和住友化学三大玩家外,全球聚砜生产企业集中于中国,目前中国新进入者企业增多,且下游应用也在快速增长,预计中国将引领全球聚砜的市场需求。

聚砜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分析

根据研究团队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聚砜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0.04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5.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59%(2024-2030)。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1.4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3.91%,预计2030年将达到4.41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28.42% %。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来看,主要厂商有索尔维、巴斯夫、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住友化学和山东浩然特塑股份等,2023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际市场大约95.69%的份额。聚砜树脂的下游应用领域相对宽广,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生产方面,我国企业只能够生产中低端产品,产能较大但是产量相对较小。

生产端来看,北美和韩国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2023年分别占有40.48% 和 14.85%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30年份额将达到33.00%。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聚砜树脂首次出现的特种工程塑料,其独特之处在于-SO2-基团中的硫原子则处于最高的氧化状态,而主链中含有苯环,属于非结晶性高分子化合物。正是这种特殊的结构赋予了聚砜树脂一系列卓越的性能。同时,醚键的存在为其提供了韧性。聚砜树脂具有自熄、无毒和耐腐蚀等特性,这使得它在汽车、航天航空、餐具和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分类方面来看,PES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30年份额将达到41.82%。同时就应用来看,医疗行业在2023年份额大约是23.49%,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4.33%。

中国聚砜类树脂产业在逐步实现工业化量产的同时,也在加速进口替代的进程。国内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逐步打破国外厂商在聚砜类市场的垄断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聚砜类树脂产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聚砜市场的领导者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聚砜树脂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优秀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从宏观角度观察,我国聚砜树脂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偏小,装备和技术水平相对有限。这些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依赖低端产品进行市场竞争。随着电子电气、食品以及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聚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聚砜类树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为中国聚砜类树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全球聚砜产量、需求量及发展趋势

上世纪60年代,联合碳化物公司完成了聚砜的开发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长久以来,聚砜材料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聚砜技术领域正在突破,高端产品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国内以优巨新材为代表的部分企业经过持续的研究逐步实现聚砜材料的量产,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在全球索尔维和巴斯夫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产能利用率在75-85%,而最近数年国内聚砜新进入者企业较多,短期内产品性能还不稳定且客户验证较少,产能利用率偏低。整体而言,全球聚砜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国内产能的消化依然需要时间。

聚砜行业发展趋势

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国,预计未来主要的市场增量来自中国

未来5年,全球聚砜新建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索尔维计划2024年将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玛丽埃塔的生产基地的聚砜产能增加25%以上,其中大部分增长预计将在2023年内实现。中长期来看,国内聚砜规划产能超过4万吨/年。优巨新材有超过1万吨/年的聚砜扩建计划,目前处于集资阶段,新生产线将致力于聚砜更高端的市场应用,重点突破血液透析膜等高附加值产品。还有来自吉林鼎言化工、东营华联、大连齐化新材料等新进入企业的拟建计划。

拓展海外市场,国产替代率持续提高

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和山东浩然特塑股份经过持续的研究已经能够实现聚砜树脂的量产,产量突破了千吨。但在品质方面,我国产品目前还处于中低端位置,品牌知名度较低、产品性能较差、在产品稳定性方面也与外企产品相比较大。因此,我国生产的聚砜树脂多应用在食品材料、电子电器塑料器件和水处理膜等领域,在汽车、航空材料等领域应用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高端聚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苏威和巴斯夫两大品牌占据高端聚砜主要的市场份额。随着国产新增产能的持续增长以及海外客户的拓展,预计对海外出口将持续增长。

更多行业分析内容请参考恒州博智市场调研机构最新出版的【2024年全球聚砜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完整版报告

本文侧重研究全球聚砜总体规模及主要厂商占有率和排名,主要统计指标包括聚砜产能、销量、销售收入、价格、市场份额及排名等,企业数据主要侧重近三年行业内主要厂商的市场销售情况。地区层面,主要分析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行业内主要生产地区和主要消费地区的规模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