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预计超过1400万,而其中能被本科录取的只有450万,这意味着将有1000万左右的考生读不了本科。
全国省份中,甘肃高考报名人数为232379名,广东阳江市高考报名人数约2.2万人等。更多高考报名人数信息以及2025补报名时间可在正文查阅。
一、2025年高考报名总人数统计预计1400万。
根据此前教育部在发布会上公布的2025年高考报名数据来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大概率会超过1400万,不少省市区人数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加,但因为目前高考补报名以及人数统计工作暂未结束,因此无法直接得出具体的数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的原因除了有应届在读人数增加以外,还有复读生的数量影响。
数据显示,2024年高考结束后,有近40%的考生选择了复读,而2024年全国高考总人数为1354万人,这意味着有540多万人选择了复读。复读生数量比2025年的本科学位预估数(约450万)都还多,可见2025年的高考竞争会有多激烈。
二、2025年高考全国各省人数统计目前各省正在陆续公布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具体如下:
1、广东省
阳江市:约2.2万
云浮市云安区:约1600人
佛山市:超7万人
广州市:约6.25万人
广州市黄埔区:夏季高考4318人
高州市:13140人,物理类考生8664人,历史类考生4476人。
兴宁市:6636人
2、甘肃省
高考报名人数:232379名
2025年甘肃省23.24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考场编排继续采用“卷动人不动”的方式,共编排产生6769个考场(包含单设考场19个)。
3、湖北省
潜江市:6899人,包含应届生6554人、往届生364人
4、内蒙古
乌海市:4410人,包含海勃湾区3280人、乌达区1006人、海南区124人
5、海南省
高考报名人数:75141人
包含应届生69768人、往届生4294人、中职及其他毕业生1079人。
其余地区正在收集中,下面以北京、上海为例,结合在校生数量、往年在校生人数和高考人数的差值、参考率以及实际情况,预估它们的2025高考人数。
1、北京市
根据北京《2023-2024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来看,2025届高考在校人数有74418人(在校学生类型多样,人数不等于最终高考人数),而近5年北京在校人数和高考人数的差值都在6100名~7000名左右,参考率在89%左右,因此预估2025年北京市高考人数为6.3万~6.7万人左右。
2、上海市
根据上海《分区高中分年级在校生情况》统计表来看,2025届高考在校人数为73155人,而往年高考人数与在校生的差值约6000人左右,因此预估2025年上海市高考人数为6.6万~7万人左右。
为方便大家参考,这里还附上了2024年全国各省的高考人数,供查阅:
地区报名人数实际参考人数海南74096-江西64.21万55.26万甘肃226439176800湖南72.7万54.1万湖北52.5万-广西69.7万38.9万宁夏超过7.3万-辽宁-19.7万新疆233700-浙江-39.6万黑龙江-19.2万吉林-130105江苏47.7万-安徽65.4万49.5万贵州47.25万31.44万福建-24.2万四川-59.54万重庆-20.3万广东-72.1万河南136万-青海6.56万5.21万北京-6.72万内蒙古-16.3万上海-5.4万河北-67.4万山西35.38万30.54万云南39.5万-陕西-超27万三、2025年高考补报名时间2025年并非全国省份都会安排补报名,考生要根据当地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下面是公布了高考补报名时间信息的省份,供错过正式报名的考生查阅:
1、四川:2025年2月14日至17日
2、广东:2025年2月17日-19日
3、黑龙江:2025年2月20日-21日(每天9:00-21:00)
4、江西:2025年2025年2月19-21日
5、广西:2025年2月24日-26日17:30
6、安徽:第一次2024年12月4日9:00至12月5日17:00;第二次2024年12月6日9:00至17:00;
7、上海:第一次补报名2025年2月底;第二次补报名2025年4月中旬;
8、福建:高考补报名拟于2025年4月下旬统一安排,具体时间由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9、云南:预计2025年2月下旬组织补报名,具体时间由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10、贵州:参加高职分类考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补报名(具体时间和办法另行通知)后参加普通高考。
11、北京:拟选报科目未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可报名参加2025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过后于2025年3月4日至6日向高考报名单位申请补报或调整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
报名工作结束后,如考生因户口进京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已符合在京高考报名条件,且在相关考试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程序向报名单位或区高招办提出补报名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