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并不普通,当初在卢植那里求学的时候二人就曾经是同窗好友,再加上公孙瓒的年纪比刘备稍大一些,所以刘备更将其视为兄长,只可惜后来却渐行渐远。当刘备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投靠公孙瓒的势力,但公孙瓒并没有重视他的才华。这可能跟当时的局势有关,因为公孙瓒正在为平定蛮夷而忙碌发愁,刘备来的时候又过于穷困潦倒,无论换了谁都会轻视他,只不过公孙瓒此举有些辜负兄弟情义。不过,刘备虽然觉得不甘却还是领了这个小小的官职,只要能有个稳定的落脚处就足够了,以后的事可以再慢慢筹划。
公孙瓒剧照
刘备在青州的那段时间立了不少功劳,公孙瓒却再一次忽视了他的请求,这让刘备觉得备受冷落。其实,以公孙瓒对刘备的了解程度,他不可能不知道刘备的实力,只不过是出于忌惮才不敢对其委以重任,万一刘备背叛算计他的话估计会败得很惨。而且,刘备这个人一看便知不简单,早晚有一天能自立门户成就霸业,甚至还可能会成为公孙瓒的强劲对手,所以那时候二人的关系十分冷淡。
刘邦剧照
公孙瓒与刘备决裂的导火索是刺史刘虞,刘虞这个人主张仁政,即便是对待少数民族及蛮夷亦是如此。可公孙瓒却不一样,他长期跟蛮夷人作战所以非常痛恨那些人,即便是没有兵器的老弱妇孺同样得受到处置,所以他和刘虞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为了彻底解决跟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公孙瓒干脆利落的杀害了刘虞,一下子就惹怒了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刘备。刘虞这个人的官位虽不是很高,但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却不低,是一个非常有社会名望的志士。刘虞被杀后,刘备对公孙瓒的容忍度也到达了极限,二人就此分道扬镳。
刘虞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率兵攻打陶谦,同时还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可谓是出师有名又有足够的实力。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前去协助陶谦的话,一定能受到重用,于是刘备便和田楷一起赶赴了徐州。后来,刘备顺势投到了陶谦麾下,帮他做了很多大事,而陶谦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投靠,最后将徐州留给了他。虽说陶谦将徐州转给刘备时有自己的私心,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旧是有恩于他的。
而公孙瓒那边的情况就不是很乐观了,不但将弟弟公孙越的死怪到了袁绍头上还盲目开战,完全不考虑当时的局势以及自己的实力。此时的公孙瓒其实早已失了民心,就是因为他杀害了刘虞,可惜他并没有真正看清这一点。就在这时,袁绍则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先发制人,不但得了民心还有很多能人志士前来投奔响应,公孙瓒的败局是早就注定的。
袁绍剧照
总而言之,刘备没有在公孙瓒出事的时候伸出援手是有原因的,主要还是公孙瓒此人行事太过分失了人心,所以才会被那么多人同时讨伐。其次,此时的刘备实力并不算特别稳固,即便过去营救也于事无补,还会给自己惹上大麻烦。最重要的是,刘虞的死对于刘备来说也是一件憾事,他自己顾忌身份与旧日情份不能报仇,却不能阻止别人做这样的事。
公孙瓒这边的事告一段落后,刘备本想趁势发展自己的势力,可吕布的到来却破坏了他的计划。从武力值来说,刘备根本就比不过吕布,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选择背叛刘备效忠吕布,最后剩下的只有关羽张飞这些旧部。后来,刘备又做了刘表的手下,但形势依旧不乐观,他根本就招揽不到能用的将才,直到官渡之战后才慢慢缓解。不久以后,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茅庐而打动,决定出山协助于他,这才是刘备成就霸业的真正开始。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既是良才又是知己,很多事情都得交给他去做,甚至还将儿子与江山托付给了诸葛亮,可见对他的看重与信任。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就是他的伯乐,否则再好的千里马都没有驰骋纵横的机会。
从刘备与公孙瓒的纠葛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乱世当中,只有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否则早晚都是被灭亡的命运。公孙瓒被袁绍所灭是咎由自取,刘备三顾茅庐以仁德治天下才是真正的聪慧,否则怎么能保得住自己的江山呢?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