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二选一:你选择成为“衣冠禽兽”还是“禽兽不如”?

我们经常听到骂人的话:你这个衣冠禽兽!大概意思就是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而比这个词更厉害的是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三国时期,魏国东平相阮籍才华出众,思维敏捷,深受文帝司马昭的喜爱。阮籍治郡,法令清晰简单,深受百姓的爱戴。一次听说一个人杀了他的母亲,他说杀父还说得过去,杀母怎么可以?杀父是禽兽的行为,杀母是连禽兽都不如。

但今天的重点不是比狠毒,而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衣冠禽兽和禽兽不如的意思!重点是衣冠禽兽,其实在古代的衣冠禽兽是赞美之言,至于为什么慢慢越来越变味了?值得我们了解一下!

衣冠禽兽一词目前在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殊不知,这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在诞生之初,却是个万众仰慕、光彩照人的“体面”词儿。­最早“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

展开全文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彻底颠覆。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而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

而我们今天的标题是:如果只能二选一,你愿意成为“衣冠禽兽”还是“禽兽不如”的人?所以放在古代,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成为一位衣冠禽兽对吧?哈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