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肺活量是衡量一個人肺部功能的重要指標,
在體檢的時候就經常要測肺活量。
很多人擔心自己肺活量太低了,
所以需要尋找辦法來提高,
因此今天為大家介紹八種有效的方法。
1.正確呼吸。
美國研究人員一項最新專題調查發現,
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及格,
表現為呼吸過於短促,
往往在吸入的新鮮空氣尚未深入肺葉下端時就匆匆地呼氣了。
其中,
習慣於這種“短暫呼吸”的人,
大多是長期坐班的“白領階層”,
由於端坐,
胸腔受到壓迫,
致使橫膈的活動度太小。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要心平氣和,
讓吸入的氧氣深入到肺葉的所有角落,
呼氣的時間應掌握在吸氣時間的2倍左右,
儘量用鼻來呼吸,
少勞駕嘴巴。
研究人員指出,
一旦你改變了錯誤的呼吸方式,
許多常見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臟病、頭痛病、憂鬱症等,
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減輕,
甚至一些無藥可治的疾病,
如慢性疲勞、月經紊亂及各種過敏反應,
都會收到意外的療效。
2.擴胸運動。
雙臂伸直,
手掌向下,
向前平舉,
保持手掌向下,
緩慢而有力地分別向兩側做展胸動作,
然後從兩側收回到身體兩側。
雙臂上舉時吸氣,
雙臂收回時呼氣,
開始練習時,
可反復做50次,
逐漸增加到100次。
可提高胸部肌肉力量,
能起到擴大胸腔能力,
增強呼吸深度的作用。
3.伸展運動。
雙臂伸直向前上方舉,
緩慢而有力地向頭後方伸展,
上體也可輕微地向後彎,
儘量讓肩關節達到最大活動幅度,
使肩關節有明顯的“後震”感,
隨後雙臂收回到身體兩側。
雙臂上舉時吸氣,
雙臂收回時呼氣,
反復做30~50次。
4.深呼吸。
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
雙臂自然伸展,
手掌向外向上,
引導手臂向外上方緩慢展開(即斜上舉),
此時深吸氣,
慢慢吸氣,
使肺部吸足氧氣,
吸到不能再吸時停一兩秒鐘。
手掌轉向前,
手臂向前弧形落下,
然後身體儘量向前下方屈曲,
緩慢呼氣,
儘量排盡肺裡的濁氣,
呼到不能再呼時停一兩秒鐘。
反復做50次。
注意:開始練習時,
可能由於不習慣,
呼氣和吸氣的時間都很短,
而且往往會有弊悶感,
慢慢練習就會延長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
每次吸氣和呼氣過程能持續15~18秒。
常作深呼吸運動,
有助於強化肺功能,
擴展肺的容量,
避免肺泡過早萎縮。
5.腹式呼吸。
可在室外選一乾燥,
最好有花香的地方,
練習腹式呼吸,
雨天可在室內進行,
但要打開窗戶。
具體方法是:全身放鬆,
取自然坐式,
意守下丹田,
緩慢深呼吸。
吸氣時,
意想大自然的清新之氣,
進入下丹田,
小腹部自然地緩緩鼓起;呼氣時,
腹部儘量往內縮,
氣要緩緩地往外呼。
呼吸時要求做到:輕、細、深、長,
沒有聲音。
練習“逆呼吸”有利於擴展肺部的下葉組織,
以維持良好的肺活量。
每次練習不少於15分鐘,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
最好能保持在每次練習持續30分鐘左右。
6.噝音振肺功。
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地方,
用鼻緩緩吸入新鮮空氣,
當吸至最大限度時,
再用嘴慢慢呼氣。
呼氣時,
兩唇微張,
嘴角後咧,
舌尖抵住上下牙間的縫隙,
默讀“噝”字,
使氣從舌兩邊排出,
待氣全部吐出後,
再用鼻吸入清氣,
這樣一呼一吸,
連續36次。
經常堅持,
對呼吸氣促、咳嗽痰盛和預防感冒等均有良效。
練“噝”字功,
可採用腹式呼吸,
念“噝”字時要收腹提肛、兩眼微閉,
深勻呼吸,
吸氣時,
腹部自然隆起,
慢慢松肛,
同時閉嘴,
用鼻自然吸氣。
7.步行。
每天早上以每分鐘60~75步的速度在戶外行走,
同時有意識地慢吸快呼。
慢吸時要將胸廓慢慢拉大,
而後快速呼出。
體質較虛者可以先每天練習10分鐘,
然後逐漸增加到每天30分鐘甚至1小時。
8.游泳。
會游泳的人可以嘗試每天遊半小時到1小時,
游泳時要有意識地練習深吸快呼,
偶爾練習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