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CDMA體制中,接收者都可以使用展頻處理來增益部分衰減非期望的訊號。具有期望的展譜碼的訊號能被接受,如果訊號對應不同的展譜碼(或者相同展譜碼但是不同的時間偏移)將在解展譜過程中被當作隨機雜訊而衰減掉。
這項操作的方法是給每一個站點分配一個展頻碼或者碼片(英語:Chip (CDMA))序列。這些碼片序列被表示成由+1和-1組成的序列。每個碼片序列和本身點積得到+1,(和補碼點積得到-1),一個碼片序列點積不同的碼片序列將得到0。
例如 如果C1 = (-1,-1,-1,-1),C2 = (+1,-1,+1,-1)那麼
C1 . C1 = (-1,-1,-1,-1) . (-1,-1,-1,-1) /4= +1
C1 . -C1 = (-1,-1,-1,-1) . (+1,+1,+1,+1) /4= -1
C1 . C2 = (-1,-1,-1,-1) . (+1,-1,+1,-1) /4= 0
C1 . -C2 = (-1,-1,-1,-1) . (-1,+1,-1,+1) /4= 0
這種特性叫做正交性。這些序列叫做Walsh碼(英語:Walsh code),可以從一個二進制Walsh矩陣導出。
一個站點要發送數位1時就發送其碼片序列本身,要發送數位0時就發送其碼片序列的反碼。(或者是 +1和 -1; 0時不發送)。
當多個終端發送多個訊號時,訊號就會在空中疊加。例如碼片序列是(-1,-1,-1,-1)和(+1,-1,+1,-1),疊加後變成(0,-2,0,-2)。接收方如果希望接收某個站點的資訊,則只需要計算該站點對應的碼片序列和空中訊號的點積。例如(-1,-1,-1,-1) . (0,-2,0,-2)/4 = +1。如果發送的數位是-1,則空中的訊號將是 (+2,0,+2,0),而點積將是 (-1,-1,-1,-1) . (+2,0,+2,0)/4 = -1.
TDMA和FDMA終端理論上可以過濾其他時槽或者頻率通道的任意強訊號。這在CDMA無法實現,它只能部分過濾干擾訊號。如果任一或者全部雜訊訊號強於有用訊號,則有用訊號將被淹沒。這樣在CDMA系統中就要求每個終端有一個近似合適的訊號功率。在CDMA蜂巢式網路中,基地台使用一個快速閉環功率控制方案來緊密控制每一個移動終端的發送功率。功率控制需求能夠巧妙的根據上面的計算推斷出來。
前向錯誤更正(FEC)編碼在任何一種CDMA方案中都是必須的,它用於減小訊號雜訊比的需求,從而使得頻道最大限度的可靠。
與TDMA和FDMA相比較,CDMA的另外一個優勢是能夠簡單的利用語音活性檢測。在每一個隨機的通話中,用戶講話的時間往往不足整個通話時間的一半,CDMA技術可以簡單在用戶講話時發送訊號,不講話時保持靜默,於是當同時通話的用戶較多時,總體上可以體現出統計特性,最終能將用戶間干擾減少大約一半,從而提高容量。在CDMA技術中,這種話音激活特性的利用是相對簡單的,如果希望在TDMA或者FDMA體制中利用語音活性檢測,就需要頻繁的建立和拆除有限的時槽或者頻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