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人在练或曾经练过气功,但气功的机理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外气”却观点各异。有人把气功解释为“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否定有物质或能量性质的“气”的存在,当然更不承认有“外气”存在,他们认为气功的作用只是身心调解而已。但真正深入气功实修的人一般不会接受这种观点。
气功修炼无疑有“三调”的作用,笔者对此没有怀疑,但如果用“三调”来否定“气”的客观存在就过于武断了。
笔者认为,气功的“气”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外气”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炁”。而且,后面的章节会细讲,“炁”很可能就是构成人的“灵魂”的物质,很可能与目前物理学正在研究的“暗物质”或“暗能量”有关。
在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文献中“炁”与“气”是不同的(虽然读音相同),“炁”不是我们呼吸的空气,而是指构成包括人自身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北宋的张伯端在他的《悟真篇》中说:“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1]。可见他认为老子的“道生一”中生出来的“一”就是“炁”。而“气”则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是远比“炁”更为宏观的物质了。
但遗憾的是在现代汉语中“炁”字已经很少被使用了,由于“炁”的存在还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中国古代先哲们领悟到的“炁”的特别涵义,而一概用“气”字来代替了[2]。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炁”的概念占有重要的地位,宇宙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经由“炁”的运动和变化而产生的。东汉人何休在其所著《春秋公羊解话》中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这与老子讲的“道”也是高度一致的。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在《慎言·道体》中明确指出: “气,物之原也;理,气之具也;器,气之成也”[3],又说:“气者,造化之本。有浑浑者,有生生者,皆道之体也。生则有灭,故有始有终。浑然者充塞宇宙,无迹无执。不见其始,安知其终。世儒止知气化,而不知气本,皆于道远”。正如当今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指出的:“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说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4]。
在中国哲学中,不仅世界上各种无生命的物质是由“炁”形成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同样是由“炁”构成的,人体内是充满了“炁”的。而且另一方面“炁”也是维持和推动人体的生命机能的必须要素,是生机活力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5]。可见人的生死与“炁”的运动变化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王充在《论衡》中总结了古代哲学中有关“炁”的一些观点后说:“人禀炁于天,各受寿天之命,以立长短之形”。又说:“人之所以生者,精炁也。死而精炁灭。能为精炁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可见他认为“炁”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并且“炁”的产生依赖于血脉。《淮南子·原道训》中也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炁者,生之元也”。
展开全文
在古典中医学理论中,“炁”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是比“精”更细微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且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炁”的运动变化加以解释。《黄帝内经》中大量使用了“炁”的概念,认为“炁”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而且人体内炁是与大自然的“天炁”相通并融为一体的:“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生气通天论》)[6];“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7];“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8]。
“炁”可以说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从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形体的构成、各种生理功能,到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精神活动等,都通过“炁”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另一部被认为是成书于东汉以前的中国古典中医著作《难经·八难》中也说:“炁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实际上中医与西医的最本质的差异之一是中医体系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炁”的概念,“炁”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而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对“炁”无法作出解释,因为根本无法用实验方法检测到其存在,所以也就不承认其存在,中西医之间的鸿沟也就在这里,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炁”是电磁波吗?
去年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郑莹先生在广州有过一次交流,他在气功“外气”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很有意义的实验。他用电磁辐射探测仪器测量了多个气功师在发功时的电磁辐射情况,形成了很多波形图,发现气功师发功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强度比普通人高很多,而且波形也与普通人明显不同。不同功法的气功师的波形也有差异。
由此郑莹先生认为气功的外气是电磁波。笔者对这一观点并不同意,并向郑莹先生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实验可以表明,在气功师发功的时候,的确产生了异于常人的电磁辐射,但这种电磁辐射很可能只是“炁”的运动的一种附属效应。也就是说,“炁”的运动可以形成特殊的电磁辐射,但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认为“炁”就是电磁辐射。
笔者之所以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假如“炁”只是电磁波,那么很多与气功相关的现象是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如特异功能现象、练气功的严重出偏等。另外,在笔者看来,“炁”是可以形成某种静态结构的,可以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的实体而存在(如人体),而电磁波是无法形成独立存在的静态结构的。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郑莹先生的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些实验至少证实了气功活动形成了特殊的电磁辐射,这一现象表明气功和普通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如果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解释“炁”,“炁”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炁”很可能与目前物理学和天文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有关,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本文摘自张奶奶八字讲坛10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