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的“冒顿”不读 mào dùn ,正确读音是什么?一代匈奴雄主如何用"鸣镝弑父"的手段登上王位的?

冒顿单于,是匈奴史上最令人胆寒的军事天才和政治枭雄,他以"鸣镝弑父"夺位,统一草原各部,围困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迫使汉朝和亲。但不少人都把他的名字误读为mào dùn,其实“冒顿”的正确读音是mò dú(音同默读)。"鸣镝弑父"又是怎么回事?

“冒顿”的读音

“冒顿”是匈奴语“Bagtur”(意为“勇士”)或“Bagadur”(突厥语“英雄”的同源词)的音译。由于匈奴语无轻唇音(如“mào”的发音),所以“冒”取重唇音“mò”,而“顿”因入声韵尾脱落读为“dú”。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注:“冒顿音'墨毒’。”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重申:“冒顿,音墨毒。” 《汉语大词典》中也明确标注“冒顿”读音为“mò dú”。

冒顿单于"鸣镝弑父"

冒顿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因父亲偏爱幼子,他被送到敌国月氏作人质。头曼随后进攻月氏,意图借刀杀人。冒顿盗取良马逃回匈奴,父亲见他勇猛,暂时放弃了加害。冒顿表面上顺从父亲,暗地里训练了一支绝对忠诚的"鸣镝卫队"。

他要求士兵:自己的鸣镝箭射向何处,众人必须立刻跟随射箭,违者立斩。经过多次测试,甚至射杀了自己的爱马和妻子,终于把"鸣镝卫队"训练得绝对服从。

最终,在一次狩猎中,冒顿将鸣镝射向父亲头曼单于,部下万箭齐发,头曼当场毙命。随后,冒顿诛杀继母、弟弟及所有政敌,自立为单于。这一事件史称"鸣镝弑父"。

冒顿弑父夺权后,带领族人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统一草原诸部,建立起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公元前200年,他率大军(号称四十万骑)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七日七夜,迫使汉朝开启了"和亲"政策。冒顿单于的统治奠定了匈奴与中原王朝对抗的格局,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